西灣電子報

ImgDesc
西灣學院王宏仁院長與社會系副教授巴清雄,近日受邀至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Tea Time時光」專訪,分享114學年度即將開設的「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討論主題包含專班的設立初衷、教育目標與未來發展。王宏仁院長在專訪中強調,本專班的成立,為原民學生打造一條兼具多元學習與國際視野的學習道路,讓其成為促進文化對話與族群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
ImgDesc
2025年臺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本院社會創新研究所特邀到《留下來的人:偏鄉高齡者的生命紀事》的作者、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生康舒雅。她以地圖、行走、農事、漁事的視角,揭示高齡者的日常與精神需求,特別聚焦於勞動對生命意義的塑造,以及失去勞動能力後的心靈困境,並強調社區安老模式需因地制宜,融合環境與文化特性。

社創所目前特別籌備的「中山美猴獎」,邀請長者與孩童攜手探索生活故事,推動世代交流與創新解決方案。講座尾聲更與講者康舒雅展開熱烈交流,除了為即將到來的幼銀共創競賽注入全新靈感,更為中山美猴奬的籌辦提供更具體的想像。
ImgDesc
初見德容老師,很容易會被她的幽默與親切給吸引。老師站在台前,手勢生動,語調抑揚頓挫,一堂課下來,鮮少學生能在她的課堂上打瞌睡。德容老師總是用充實的簡報、生活化的舉例,結合自己的田野經歷,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這位西灣學院社會創新研究所的新成員——陳德容老師。自農學院的造園與景觀設計起步,進入工學院的城鄉規劃與建築景觀,最終遠赴荷蘭專研鄉村、農業與環境議題。在老師的課堂中,總能看到學科之間的交融與互動,為學生挪出「空間」,帶領大家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學術方向。
ImgDesc
隨著全球化與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與環境變遷的議題日益重要。今年暑假,本院的「社會創新創業與永續治理課程」獲選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國際永續及社會創新人才培育試辦計畫」,並由社會創新研究所支持、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共同協助,師生一行人以全球永續趨勢創新與臺灣國家政策為主軸進行國際交流。並將影響力延續,規劃實際社會實踐方案,參賽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提案,展現國際永續實踐力。
ImgDesc
一袋垃圾一堂飛盤課 西灣學院肯定創新實踐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班吳亮霆同學,以飛盤教學結合環保行動,推廣新興運動並培養在地環保意識,成為本院設立之「西灣服務學習獎」113年度唯一獲獎者。吳同學在離島地區,以環保行動交換免費課程,創意推廣新興理念,面對挑戰不懈努力,展現創新服務精神和跨域應用。為肯定同學的熱誠及服務成果,西灣服務學習獎頒發獎牌及獎學金,鼓勵同學持續創新服務,推動永續發展。未來,也將持續支持並培養具社會責任的世界公民。
ImgDesc
隨著學期的結束,我們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學術成果與成就,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規劃做好準備。西灣學院致力於培育具備永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以跨領域學習為核心,秉持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CBL(Community Based Learning)的教學理念,積極推動創新教育。未來,西灣學院將持續努力,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每一個教育階段,讓我們的學生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ImgDesc
歡迎來到永續世界的學術森林 賴慧玲老師專訪
背著後背包、騎著U-bike,綁著馬尾的賴慧玲老師,看起來就像任何大專院校內的碩博士生一樣,學識滿滿卻沒有距離。投入於研究與學術交流,談論能源、地理、環境與永續轉型的賴老師...

電子報訂閱